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涤纶本色纱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涤纶为主要原料,经纺丝加工制成的本色纱线。
Title:Cationic Dyeable Modified Polyester Greige Yarn
中国标准分类号:W51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ZZB 3701-2024《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涤纶本色纱》是纺织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其主要规范了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涤纶本色纱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在技术要求上的一个重要差异——“线密度偏差率”的变化,来进行详细解读。
线密度偏差率的变化
在TZZB 3701-2024中,对于线密度偏差率的要求较之前版本有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具体来说,新标准对不同规格的产品设定了不同的允许偏差范围,旨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 应用方法详解
1. 理解线密度偏差率的概念
- 线密度偏差率是指实际测量得到的线密度与标称值之间的相对偏差百分比。它是衡量纱线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如何正确测量线密度
- 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如单纤维强力仪)按照标准规定的测试条件进行测量。
- 每根纱线应至少取5个试样点,确保数据具有代表性。
3. 依据新标准调整生产工艺
- 根据新标准设定的目标值调整纺纱工艺参数,比如牵伸倍数、加捻程度等。
-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定期校准检测设备,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4. 案例分析
假设某企业生产的某型号产品标称线密度为150dtex,根据新标准,其允许的最大线密度偏差率为±3%。这意味着实际生产过程中,每根纱线的线密度应在145.5dtex至154.5dtex之间。如果发现超出此范围,则需要立即排查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TZZB 3701-2024通过对线密度偏差率更加严格的控制,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也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企业在执行该标准时,需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