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空间高能天文观测中发现的辐射源的命名原则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空间高能天文观测数据处理、科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应用。
Title:Naming Convention for High-energy Astronomical Sources in Space Obser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35440-2017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空间高能天文辐射源命名的标准规范。这一标准为天文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套科学、统一的命名规则,以确保在研究和交流中避免混淆和歧义。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能天文辐射源被发现,因此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命名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命名规范的核心目标在于确保每个辐射源都有唯一的标识符,便于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交流和数据共享。这套规范不仅适用于当前已知的辐射源,还为未来可能发现的新对象预留了足够的扩展空间。
根据 GBT 35440-2017 的规定,空间高能天文辐射源的命名需遵循以下原则:
例如,一个典型的命名可能由辐射源的天球坐标、辐射类型以及发现时间组成。这种结构化的方式使得任何研究者都能快速定位和理解该辐射源的相关信息。
以著名的脉冲星 PSR B1919+21 为例,它是由天文学家乔瑟琳·贝尔于 1967 年首次发现的。按照 GBT 35440-2017 的命名规范,PSR 表示脉冲星(Pulsar),B 指北半球,而 1919+21 则是其天球坐标。这一命名方式清晰地传达了辐射源的性质和位置,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中国“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观测任务中,GBT 35440-2017 的命名规范也被广泛应用。通过对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数据的分析,“悟空”号发现了多个新的辐射源,并为其赋予了符合规范的名称。这些命名不仅促进了国际合作,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GBT 35440-2017 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空间高能天文领域的规范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这套命名规范,研究人员能够更高效地记录和传播科学成果,从而推动天文学研究的进步。未来,随着更多深空探测任务的开展,这一规范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