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膜下滴灌棉花采用微咸水与淡水轮灌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适用范围、水质要求、灌溉制度、施肥技术、田间管理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使用微咸水与淡水轮灌进行棉花种植的膜下滴灌技术。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icro-saline Water and Fresh Water Alternating Irrigation under Mulch Drip Irrigation for Cott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HZSAQS 00186-2023膜下滴灌棉花微咸水淡水轮灌技术规程》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技术细节上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其中,关于“灌溉水盐分控制指标”的修订是一大亮点,它直接影响了实际操作中的灌溉策略和作物产量保障。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灌溉用水的电导率(EC值)要求较为宽泛,仅规定了最高限值为2.5 mS/cm,但并未细化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阈值。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播种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及吐絮期各阶段的适宜电导率范围分别为1.0-1.5 mS/cm、1.5-2.0 mS/cm、1.8-2.3 mS/cm、2.0-2.5 mS/cm以及1.5-2.0 mS/cm。这一变化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了棉花在整个生育周期内对水分与养分的需求变化规律。
以苗期为例,由于此时幼苗根系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过高的盐分浓度会抑制其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将电导率上限设定为2.0 mS/cm有助于保护幼苗健康;而到了花铃期,随着植株进入快速生长期,适当提高盐分水平可以促进营养吸收,但仍然需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为了有效实施上述规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每次灌溉前应对水源进行检测,确保符合当前生育阶段的要求;其次,根据气象条件灵活调整灌溉频率与量,例如干旱天气下可适当减少单次灌水量,增加灌溉次数;最后,结合施肥管理同步开展灌溉工作,利用滴灌系统精准投放肥料,既满足作物需求又降低盐分累积风险。
通过严格执行新版标准中的灌溉水盐分控制指标,不仅可以显著提升膜下滴灌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还能有效延长土地资源使用寿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