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粉末冶金领域的常用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适用于粉末冶金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检测及科研活动。
Title:Powder Metallurgy Termi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H52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3500-1998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粉末冶金领域的专业术语规范,它为粉末冶金技术的研究、生产以及应用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和定义框架。这一标准不仅涵盖了粉末冶金的基本概念,还涉及了材料制备、工艺流程及性能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标准化的术语体系,该标准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
粉末冶金的核心概念是利用金属粉末作为原料,通过压制与烧结等手段制造出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或零部件。这种工艺具有高效节能、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汽车发动机中的连杆和齿轮常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成,以提高其耐磨性和强度。
GBT 3500-1998 中定义了许多关键术语,如“烧结”、“固相烧结”和“液相烧结”。这些术语帮助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粉末冶金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例如,“烧结”指的是在高温下使粉末颗粒间发生粘结的过程,而“液相烧结”则是在部分熔融状态下完成的烧结,通常用于改善材料的致密性。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粉末冶金产品性能评价的重要性。例如,“相对密度”用来衡量烧结件的实际密度与理论密度的比例,是评估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据统计,某知名汽车制造商通过优化烧结参数,将产品的相对密度从85%提升至92%,显著提高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粉末冶金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轻量化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粉末冶金因其独特的制造优势成为研究热点。例如,某企业开发了一种基于钛合金粉末的新型刹车盘,其重量比传统铸铁刹车盘减轻约40%,同时具备优异的耐高温性能。
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粉末冶金领域将迎来更多创新机遇。GBT 3500-1998 的实施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标准化指导,也为推动全球粉末冶金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