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塑料仿真植物墙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塑料为原料制成的仿真植物墙,主要用于室内和室外装饰场景。
Title:Plastic Artificial Plant Wall
中国标准分类号:Q28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塑料仿真植物墙的新旧标准差异解析——以“外观质量”为例
在TZZB 3695-2024《塑料仿真植物墙》标准中,与旧版相比,“外观质量”这一条文有了显著变化。新版标准对仿真植物墙的外观要求更加细化,具体体现在颜色均匀性、表面缺陷控制以及整体视觉效果等方面。这些变化旨在提升产品的美观性和耐用性,同时为使用者提供更明确的验收依据。
首先,在颜色均匀性方面,新版标准明确规定了每平方米面积内允许的颜色偏差范围。例如,对于绿色系产品,色差值不得超过2.5(根据CIE1976 L*a*b*色度系统),而旧版仅要求“大致一致”。这意味着生产者需要采用更为精准的染色工艺和检测设备来确保每片叶片的颜色一致性,从而避免因局部色差导致的整体视觉不协调问题。
其次,关于表面缺陷的控制,新版标准新增了对针孔、气泡等瑕疵的具体尺寸限制。比如,直径超过1mm的气泡不允许存在,而旧版对此未作严格限定。这种调整促使制造商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中的杂质,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此外,对于轻微划痕或凹陷,新版标准设定了长度和深度的最大值,这不仅有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也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最后,新版标准特别强调了整体视觉效果的要求。它提出仿真植物墙应具备自然的形态和层次感,不得出现明显的机械加工痕迹或拼接缝。这一要求迫使企业从设计源头入手,优化模具结构,确保成品能够呈现出真实的植物质感。同时,这也提醒采购方在验收时不仅要检查单个部件的质量,还需综合评估整面墙的安装效果。
综上所述,TZZB 3695-2024中“外观质量”的升级体现了行业对产品质量追求的不断提升。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而用户则可依据这些具体指标更好地判断产品是否符合预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