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脉冲激振法测定耐火材料高温动态杨氏模量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块状和管状定形耐火材料的高温动态杨氏模量测定。
Title:Refractories - Test method for high temperature dynamic Young's modulus (pulse excita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Y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耐火材料作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在钢铁、玻璃、水泥等行业的高温炉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确保这些材料能够承受极端的工作环境,其力学性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高温动态杨氏模量是衡量耐火材料抗热冲击和机械变形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 34186-2017 耐火材料 高温动态杨氏模量试验方法(脉冲激振法)》这一标准,为耐火材料的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脉冲激振法是一种通过施加微小的振动来测量材料动态特性的技术。具体而言,该方法利用锤击或电磁激励的方式对试样施加一个瞬时冲击力,从而引发试样的自由振动。通过高灵敏度的传感器捕捉试样表面的振动信号,再结合傅里叶变换等数学手段分析振动频率,即可计算出试样的动态杨氏模量。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测试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尤其适合高温环境下对耐火材料性能的评估。
高温动态杨氏模量反映了耐火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抵抗形变的能力,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例如,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炉衬材料需要承受高达1600℃以上的高温以及频繁的热循环冲击。如果材料的杨氏模量过低,则容易发生开裂或剥落现象,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安全事故。因此,准确测定耐火材料的高温动态杨氏模量对于优化设计、提高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某大型钢铁企业曾对其使用的镁碳砖进行性能测试,发现不同批次产品的高温动态杨氏模量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参照GBT 34186-2017标准开展脉冲激振法试验后确认,低模量批次的砖体内部存在较多气孔缺陷,导致其抗热震性较差。随后企业调整生产工艺参数,将气孔率降低至行业平均水平以下,最终使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
综上所述,《GBT 34186-2017》不仅为耐火材料行业提供了一套规范化的检测流程,还促进了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推广。未来随着新材料研发步伐加快,相信这项标准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