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β-氨基丙腈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β,β′-亚氨基二丙腈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丙烯腈为原料合成β-氨基丙腈过程中产生的β,β′-亚氨基二丙腈的生产与检验。
Title:Specification for β,β'-Imidodipropionitrile as a By-product of β-Aminopropionitrile Synthe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G12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QGCML 678-2023中关于β,β′-亚氨基二丙腈检测要求的变化及应用解析
在TQGCML 678-2023《β-氨基丙腈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检测规范》中,对于副产物β,β′-亚氨基二丙腈的检测要求有显著变化。本文将聚焦于这一变化,特别是新旧版本标准中检测限值的调整及其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检测限值的变化
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对β,β′-亚氨基二丙腈的最高允许残留量进行了更为严格的限定。具体表现为:
1. 旧版标准:规定该物质的最大残留量为0.5%(质量分数)。
2. 新版标准:将此数值下调至0.1%,并且增加了对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控的要求。
这种改变反映了行业对于产品纯度和安全性的更高追求,同时也体现了技术进步使得更精确检测成为可能。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满足新版标准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符合新的检测限值:
1. 优化生产工艺
- 改进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参数,以减少副产物生成。
- 引入先进的分离技术,比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有效去除β,β′-亚氨基二丙腈。
2. 加强质量控制
- 定期使用高灵敏度仪器对成品进行分析测试。
-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批次产品的质量都达到甚至超过新标准的要求。
3. 实施在线监测系统
- 在生产线安装自动化的在线监测设备,能够实时记录并反馈生产数据。
- 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对产品质量全过程的掌控能力。
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β,β′-亚氨基二丙腈的残留量,从而更好地遵守TQGCML 678-2023的规定。这对于保障最终产品的安全性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都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