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话自动交换网中多频记发器信号的方式、技术要求及应用规范。本文件适用于电话自动交换网中的信号传输和相关设备的设计、制造与测试。
Title:MF Signaling Method for Telephone Automatic Switching Network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3.04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3377-1982 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规范电话自动交换网络中多频记发器信号的方式。这一标准对于电话通信系统的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电话通信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时,其作用尤为突出。
多频记发器信号(MFC,Multi-Frequency Compelled Signalling)是一种基于多频信号的信令传输方式,广泛应用于电话交换网络中。它通过不同的频率组合来表示特定的控制信息,例如呼叫建立、释放和路由选择等。这种信号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同时减少了误码率,提高了通信效率。
多频记发器信号的基本原理是将多个频率组合成一个信号,每个频率组合代表一种特定的命令或状态。根据 GBT 3377-1982 的规定,信号采用双音多频(DTMF)模式,即每组信号由两个频率组成。这些频率通常分为低频组和高频组,分别对应不同的信号类型。
通过将低频和高频组合,可以形成16种不同的信号,每种信号对应特定的功能,如主叫号码发送、被叫号码接收等。
多频记发器信号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在长途电话交换网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19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长途电话网络,GBT 3377-1982 成为指导信号传输的重要依据。
以北京至上海的长途电话线路为例,当时采用了多频记发器信号技术,实现了高效的信号传输。通过这种方式,两地之间的通话质量显著提升,误码率降低到千分之一以下。这一成果不仅满足了当时快速增长的通信需求,也为后续更复杂的通信系统奠定了基础。
GBT 3377-1982 是电话自动交换网络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它规范了多频记发器信号的方式,推动了通信技术的进步。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虽然多频记发器信号的应用逐渐减少,但它所体现的技术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