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可靠性、维修性领域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适用于从事可靠性、维修性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人员。
Title: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Termi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G72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40.13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 GBT 3187-1994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的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GBT 3187-1994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用于定义与可靠性(Reliability)和维修性(Maintainability)相关的专业术语。它为相关领域提供了统一的术语和定义,便于行业交流和技术发展。
可靠性 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具体来说:
维修性 是指产品在发生故障或性能下降时,能够被快速、经济地修复或维护以恢复其功能的能力。良好的维修性可以显著降低维修成本并提高可用性。
可靠性强调的是产品在正常使用中的功能保持能力,而维修性则关注产品发生故障后能否被快速修复。
故障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每千小时或每百万小时发生的故障次数来表示。它是衡量产品可靠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是指产品在运行过程中两次相邻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MTBF 越长,说明产品的可靠性越高。
平均修复时间(MTTR) 是指产品发生故障后,从开始维修到恢复正常工作所需的时间的平均值。MTTR 越短,说明产品的维修性越好。
可用性 是指产品在需要时能够正常工作的概率。可用性 = MTBF / (MTBF + MTTR),即可用性与产品的可靠性成正比,与维修性成反比。
评估产品的可靠性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预防性维护 是指在设备尚未发生故障时,根据预定计划或统计规律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更换零部件,以防止故障的发生。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纠正性维护 是指在设备发生故障后,对其进行修理或更换部件,以恢复其正常功能的过程。这种维护方式通常发生在故障已经发生的情况下。
提高产品的维修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GBT 3187-1994 主要适用于机械、电子、航空等领域的产品开发和质量管理。虽然部分术语可能适用于其他行业,但具体应用时需结合行业特点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