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于探测和识别非法放射性物质运输的基于谱分析的门式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安装在固定地点,用于探测和识别非法放射性物质运输的基于谱分析的门式监测系统。
Title:Radiation protection instruments - Portal monitoring systems based on spectral analysis for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illicit transport of radioactive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J7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31836-2015 是一项关于辐射防护的重要标准,涉及用于探测和识别非法放射性物质运输的基于谱分析的门式监测系统。
GBT 31836-2015 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基于谱分析的门式监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技术指标,以确保其在探测和识别非法放射性物质运输中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该标准适用于机场、港口、边境口岸等关键场所的安全检查设备。
基于谱分析的门式监测系统是一种通过检测放射性物质的伽马能谱特征来识别潜在威胁的设备。它能够区分天然放射性物质(NORM)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如核武器材料或放射性同位素),从而有效防止非法运输。
非法放射性物质可能被用于制造核武器或放射性散布装置(“脏弹”),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对非法放射性物质的监测是全球反恐和核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标准,“门式监测系统”是指安装在通道入口处的监测设备,能够对通过的货物、行李或人员进行实时放射性检测。系统通常由探测器阵列、数据处理单元和报警模块组成。
门式监测系统通过采集放射性物质的伽马能谱数据,并与已知的放射性同位素库进行比对,从而实现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排除背景噪声并提高检测精度。
GBT 31836-2015 主要针对基于谱分析的门式监测系统,适用于探测和识别非法放射性物质运输场景。对于其他类型的放射性监测设备(如手持式检测仪),可能需要参考其他相关标准。
虽然 GBT 31836-2015 是中国国家标准,但其设计理念和技术要求与国际通行标准(如 IAEA 和 ISO 相关标准)保持一致。因此,该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