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秸行间集覆还田小(大)麦宽窄行种植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利用稻秸进行行间集覆还田的小(大)麦宽窄行种植生产。
Title:Rice Straw Intercropping and Concentrated Covering Returning to Field for Wheat Wide and Narrow Row Plant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NTAASS 0007-2022《稻秸行间集覆还田小(大)麦宽窄行种植技术规程》的新版标准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是关于稻秸覆盖厚度的具体要求。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对稻秸覆盖厚度的下限进行了提升,从原来的“不少于3厘米”调整为“不少于5厘米”。这一调整旨在更好地发挥稻秸覆盖的作用,提高土壤保墒能力,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稻秸覆盖厚度的增加需要正确的方法来实施。首先,在收获水稻后,应立即清理田间的杂物,确保稻田表面平整。然后,将收集到的稻秸均匀地铺撒在田间,注意保持稻秸之间的适当间距,以便空气流通。使用机械铺撒稻秸时,要调节好设备参数,保证稻秸分布均匀且覆盖厚度达到要求。最后,通过人工检查和调整,确保每一块土地都符合新的标准要求。
这项改动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增加稻秸覆盖厚度不仅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还能有效降低冬季低温对作物根系的影响,促进小麦或大麦幼苗的健康生长。此外,适当的稻秸覆盖还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这对于水资源有限地区的农业生产尤为重要。因此,掌握正确的稻秸覆盖技术,对于落实新版标准、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