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自动分拣过程中包装物品条码的编码规则、数据结构、打印质量及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自动分拣系统的物流、制造和零售消费领域中包装物品条码的设计、使用与管理。
Title:Automatic sorting process barcode specification for packaged items
中国标准分类号:M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GBT 31006-2014标准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流程和降低成本,可以灵活调整部分操作细节。以下是10项可行的弹性方案。
描述:允许在不影响扫描识别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条码的打印位置,例如从固定位置改为靠近边缘区域。
描述:在标准范围内,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对条码尺寸进行适度缩放,以适应不同包装尺寸。
描述:将多个条码信息整合为一个复合码,减少打印数量,提高效率并降低材料成本。
描述:在生产线上,根据历史数据调整条码验证的频率,避免过度检测导致资源浪费。
描述:采用动态编码生成方式,在保证唯一性的前提下,减少预设编码的数量,提升系统灵活性。
描述:根据包装材质的不同特性,选择更经济实惠且适合的条码打印材质。
描述:支持多种类型的扫描设备,包括手持式和固定式设备,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需求。
描述:设置合理的错误容错率,允许轻微偏差但仍能被正确识别,从而减少因严格要求而产生的废品率。
描述:引入轻量级的数据加密技术,保护敏感信息的同时简化解码流程,提高处理速度。
描述:利用云计算平台实现条码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实时更新,降低本地服务器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