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中状态监测相关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的定义、结构及使用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实施,以及相关设备的状态监测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应用。
Title:Wind Turbines - Communication for Wind Farm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s - Part 6: Logical Node Classes and Data Classes for Condition Monito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K8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GBT 30966.6-2022
标准的前提下,通过优化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的通信流程,可以在保证功能完整性的同时提升灵活性并降低运营成本。以下是基于核心业务环节提出的10项弹性方案。
采用模块化的数据接口设计,允许用户根据需求选择性启用或禁用特定的功能模块,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引入动态负载均衡算法,根据实时通信流量调整各节点的工作负荷,避免单一节点过载导致性能下降。
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Modbus、OPC UA等)的无缝切换,以适应不同设备间的互操作需求,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利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分散数据管理压力,既提升了数据访问效率,又降低了单点故障风险。
开发基于AI算法的异常检测模块,在问题发生前发出预警信号,减少停机时间和维护成本。
提供远程升级与配置管理功能,方便运维人员快速更新系统参数,避免频繁现场操作带来的不便。
构建冗余通信链路,确保在主链路中断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链路,保障系统稳定性。
实施分级权限管理,根据不同用户角色分配相应的操作权限,有效防止误操作和安全漏洞。
结合历史运行数据和气象预测信息,优化风机的启停及功率输出策略,最大化能源利用率。
为关键数据设置本地缓存,并支持离线工作模式,即使网络中断也能维持基本功能运行,降低对外部网络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