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脱硫脱硝用煤质颗粒活性炭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燃煤电厂烟气及其他工业废气中同时脱硫脱硝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Title:Coal-based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for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X15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30201-2013 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规范脱硫脱硝用煤质颗粒活性炭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这种活性炭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气治理中,特别是在燃煤电厂、钢铁厂等排放大量二氧化硫(SO₂)和氮氧化物(NOₓ)的场景中。煤质颗粒活性炭因其高吸附能力和稳定性,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材料。
根据 GBT 30201-2013 的规定,煤质颗粒活性炭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性能指标。这些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比表面积、碘值、亚甲蓝值、强度、水分含量以及灰分含量等。其中,比表面积是衡量活性炭吸附能力的核心参数,通常要求达到800 m²/g以上。此外,强度指标反映了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的耐磨性,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
以某大型燃煤电厂为例,该电厂采用了符合 GBT 30201-2013 标准的煤质颗粒活性炭进行烟气脱硫脱硝处理。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该电厂成功将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从原来的200 mg/m³降低至30 mg/m³以下,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限值。这一成果不仅显著改善了周边空气质量,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环保成本。
另一个典型案例来自钢铁行业。一家钢铁企业通过使用高品质煤质颗粒活性炭,实现了对高温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有效去除。数据显示,在采用活性炭后,该企业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了约70%,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煤质颗粒活性炭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研究方向将集中在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同时,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活性炭的性能有望进一步优化,为更广泛的工业领域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GBT 30201-2013 标准为煤质颗粒活性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其在脱硫脱硝领域的广泛应用也证明了其重要性。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索,煤质颗粒活性炭将在未来的环保事业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