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物显微镜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光学系统为基础,用于生物学、医学等领域进行显微观察的生物显微镜。
Title:Microscopes for Bi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J21
国际标准分类号:17.1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985-2008 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生物显微镜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以下是关于此标准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GBT 2985-2008 主要规定了生物显微镜的设计、制造、检验和试验方法。它涵盖了光学性能、机械性能、环境适应性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生物显微镜的质量和可靠性。
根据 GBT 2985-2008,生物显微镜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要判断生物显微镜是否符合标准,需要进行以下测试: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辨的两个相邻点之间的最小距离。根据 GBT 2985-2008,分辨率通常由数值孔径(NA)和光源波长决定,计算公式为:R = 0.61 × λ / NA
其中,λ 是光源波长,NA 是数值孔径。
数值孔径(NA)是显微镜光学系统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分辨率和成像质量。NA 越大,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成像效果越清晰。因此,在选择显微镜时,NA 值是一个关键考虑因素。
生物显微镜的使用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
定期清洁和校准可以延长显微镜的使用寿命。
GBT 2985-2008 主要适用于常规生物显微镜,但不完全适用于特殊用途的显微镜(如荧光显微镜或倒置显微镜)。对于这些特殊设备,可能需要参考其他相关标准。
为了保护生物显微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根据 GBT 2985-2008,生物显微镜的校准周期一般为每半年至一年一次。具体周期取决于使用频率和环境条件。
光学性能直接影响显微镜的成像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分辨率不足可能导致无法清晰观察细胞结构,而数值孔径过小则会降低成像的清晰度。因此,选择符合标准的显微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