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米和冷鲜米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特定保鲜技术加工的鲜米和冷鲜米产品。
Title:Fresh Rice and Chilled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鲜米和冷鲜米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稻米品类,它们以其新鲜度和品质优势逐渐走入大众视野。《TZNZ 171-2023 鲜米和冷鲜米》作为行业规范性文件,在推动这两个品类标准化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标准中关于“鲜米定义”的差异,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详细解读。
新旧版本鲜米定义的主要变化
在《TZNZ 171-2023》之前的老版本标准中,鲜米被定义为“从稻谷脱壳后至食用前的时间间隔不超过7天的大米”。这一定义强调了时间维度上的新鲜度,但忽略了其他可能影响鲜米品质的因素,如加工工艺等。
而在新版标准中,鲜米的定义得到了扩展和完善:“鲜米是指从稻谷脱壳后,通过适宜的低温储存与保鲜技术处理,在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的前提下,至食用前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5天的大米。”相较于旧版,新版不仅延长了允许的新鲜期(从7天调整到15天),还增加了“适宜的低温储存与保鲜技术”这一条件,明确了加工环节对鲜米品质的重要性。
“适宜的低温储存与保鲜技术”的应用方法
为了满足新版标准中关于鲜米的定义要求,生产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低温储存与保鲜措施。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操作方法:
1. 控制储存温度:鲜米的最佳储存温度应保持在0℃至5℃之间。企业需配备专业的冷藏设备,确保整个储存过程中的温度恒定,避免因温度波动导致大米品质下降。
2. 湿度管理:除了温度外,湿度也是影响鲜米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加速大米的氧化反应,从而影响其新鲜度。
3. 包装密封性:良好的包装可以有效隔绝外界空气和湿气,延长鲜米的保鲜期限。推荐使用充氮包装或者真空包装技术,减少氧气接触,延缓大米老化进程。
4. 定期检测: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库存鲜米进行感官、理化指标及微生物等方面的检测,确保产品始终符合标准要求。
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TZNZ 171-2023》对于鲜米定义的新要求,还能进一步提升鲜米的整体质量和消费者满意度。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发展的保障,更是对整个行业发展水平的一种积极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