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铬污染地块原位还原稳定化修复的技术要求、实施步骤、监测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铬污染地块的原位还原稳定化修复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In-situ Reductive Stabilization Remediation of Chromium-contaminated S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ACEF 064-2023 铬污染地块原位还原稳定化修复技术指南》中关于药剂投加量计算方法的新旧版本差异为切入点,进行深度解读。这一变化直接关系到工程实施中的成本控制与效果评估。
在旧版标准中,药剂投加量主要依据经验公式计算,缺乏针对性强的参数支持,导致实际操作时偏差较大。而新版标准引入了更为科学严谨的计算模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增了基于土壤含水率和孔隙度修正系数的调整机制。这意味着在确定药剂量前,需要精确测定土壤的基本物理特性,例如含水率通常采用烘干法获取,孔隙度则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得出。修正后的投加量能够更贴近实际情况,避免了以往因忽略这些因素而导致的药剂浪费或不足现象。
其次,明确了不同价态铬污染条件下药剂配比原则。对于三价铬污染,推荐使用铁基还原剂为主,辅以少量硫化物促进形成稳定的Cr(OH)3沉淀;而对于六价铬污染,则侧重于采用零价铁等强还原剂快速将Cr(VI)转化为Cr(III),并同时加入适量的磷酸盐抑制二次氧化反应的发生。这种分情况处理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修复效率。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现场动态监测的重要性,在药剂投放后应定期采集样本分析浓度变化趋势,并据此及时调整后续投加策略,确保整个修复过程处于可控状态。
综上所述,《TACEF 064-2023》对药剂投加量计算方法的改进体现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趋势,不仅有助于提升修复效果,还能有效降低项目实施成本。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相关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版要求执行,并结合自身项目特点灵活运用上述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