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的技术要求,包括接入方式、电能质量、功率控制与电压调节、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等。本文件适用于通过380V~10kV电压等级接入配电网的光伏发电系统。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necting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to Distribution Networks
中国标准分类号:F13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根据《GBT 29319-2012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为在不违背标准核心原则的前提下实现灵活性、优化流程和降低成本,以下是10项可行的弹性方案。
通过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实时采集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数据,并根据电网负荷变化动态调整输出功率,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采用模块化设计光伏组件,便于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增减发电单元,降低初期投资成本并提高扩展性。
结合储能系统与风力发电等其他清洁能源,形成多能互补模式,在满足电网要求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
利用分时电价机制,将光伏发电高峰期的多余电力储存起来,在电价高峰时段释放,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在配电网中合理规划多个小型光伏发电站,分散接入电网,减少长距离输电损耗,同时增强供电可靠性。
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调度算法,预测光伏发电量及电网需求,优化电力调度过程,提高整体效率。
与电网公司协商签订灵活的购售电合同,允许在特定条件下调整发电计划,平衡供需关系。
在确保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前提下,选用性价比更高的光伏组件材料,降低设备采购成本。
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定期检查和维护光伏发电系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减少故障率。
推动社区层面的光伏发电项目,鼓励居民参与共建共享,既减轻电网压力又促进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