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三氯氢硅制备溶液中硼、铝、磷、钒、铬、锰、铁、钴、镍、铜、钼、砷和锑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硅外延用三氯氢硅中上述元素含量的测定。
Title: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of trichlorosilane for silicon epitaxy - Determination of boron, aluminum, phosphorus, vanadium, chromium, manganese, iron, cobalt, nickel, copper, molybdenum, arsenic and antimony content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J72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9056-2012 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用于规范硅外延材料中关键杂质元素的检测方法。该标准特别关注了硼、铝、磷、钒、铬、锰、铁、钴、镍、铜、钼、砷和锑等元素的测定,这些元素对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探讨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这些元素分析的技术细节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ICP-MS 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含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频感应加热产生的等离子体作为离子源,将样品原子化并电离为带电粒子,随后通过质谱仪分离并检测不同质量数的离子。
在 GBT 29056-2012 标准中,硼、铝、磷等元素的测定是关键步骤之一。这些元素的存在会直接影响硅外延材料的电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钒、铬、锰等过渡金属元素虽然含量较低,但它们可能会导致器件失效或性能退化。因此,采用 ICP-MS 进行精确测定尤为重要。
铜、钼、砷和锑等元素的测定同样不可忽视,它们可能影响材料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
GBT 29056-2012 标准中采用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为硅外延材料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通过 ICP-MS 对硼、铝、磷、钒、铬、锰、铁、钴、镍、铜、钼、砷和锑等元素的精确测定,可以有效保障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ICP-MS 方法有望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为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