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蓄电池相关的名词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适用于蓄电池的研究、设计、制造、使用及教学等领域。
Title:Battery Termi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K21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900.11-1988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蓄电池相关术语的标准文件。这一标准为蓄电池领域提供了统一的术语定义,旨在促进技术交流和行业规范。蓄电池作为能源储存的重要设备,在通信、交通、电力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明确蓄电池的相关术语对于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GBT 2900.11-1988中,涵盖了多种与蓄电池相关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不仅包括基本概念,还涉及了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以及维护方法等。例如,“额定容量”是指蓄电池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提供的电量;“自放电率”则描述了蓄电池在未使用状态下电量损失的速度。通过这些术语的规范化定义,可以有效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的技术问题。
蓄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核心在于电极材料的选择与电解液的配置。强电流放电能力是衡量蓄电池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例如,汽车启动用铅酸蓄电池需要具备快速释放大电流的能力,以确保发动机顺利启动。
在实际应用中,蓄电池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例如,某通信基站采用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较低的使用寿命。这主要是因为高温加速了蓄电池内部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增加了自放电率。通过对蓄电池运行环境的优化调整,如安装空调系统控制温度,显著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成为主流选择。然而,锂电池对过充和过放的敏感性要求严格的操作规范。例如,特斯拉Model S配备的锂电池组采用了复杂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实时监控每个单体电池的状态,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GBT 2900.11-1988蓄电池名词术语标准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工程实践,清晰准确的术语定义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未来,随着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蓄电池领域的术语体系也将不断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