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肉鸭场粪污的收集、处理、利用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规模化肉鸭养殖场的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Duck Meat - Part 4: Harmless Treatment of Manure in Large-scale Meat Duck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SDYZXCP 014.4-2025 优质鸭肉生产技术规程》第4部分“规模肉鸭场粪污无害化处理”中,相较于2018版标准,新增了一项关于“粪污资源化利用路径”的具体要求,这是新旧版本之间的重要差异之一。该条文的引入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持续深化,也反映了绿色农业发展的趋势。本文将围绕这一条文展开详细解读,探讨其实际应用方法与意义。
新标准中明确规定:“规模肉鸭场应根据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及土地利用状况,制定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案,优先采用还田、堆肥、沼气发酵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相较以往标准中较为笼统的“做好粪污处理”表述,新标准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和“资源化利用”,体现出从“治污”向“用污”的转变。
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条文需要养殖场结合自身条件进行科学规划。例如,在具备一定耕地面积的地区,可优先选择“粪污还田”模式,通过管道或罐车将处理后的粪液输送至农田,实现养分循环利用;而在地少人多、耕地有限的区域,则可考虑建设沼气工程,将粪污转化为清洁能源,同时副产沼渣作为有机肥使用。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还田前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即必须通过高温堆肥、厌氧发酵等手段去除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确保还田后的土壤安全。这为养殖场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路线,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二次污染。
在实施过程中,部分中小型养殖场可能面临技术、资金和管理方面的困难。对此,建议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广低成本、易操作的粪污处理技术,如小型沼气池、生物发酵床等,并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升其环保意识和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TSDYZXCP 014.4-2025》中关于“粪污资源化利用路径”的规定,是推动畜禽养殖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只有将这一条文真正落实到位,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