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暗紫贝母药材的产地环境、种子种苗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及质量标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暗紫贝母药材的规范化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andardized Cultivation of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erb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 Hsia)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等方面。为了规范暗紫贝母的栽培技术,确保药材的质量和产量,GB/T 28658-2012《暗紫贝母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应运而生。本文将从种植环境、种质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与加工五个方面对这一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暗紫贝母适宜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根据GB/T 28658-2012的规定,种植区域的年均气温应在7℃至12℃之间,年降水量需达到600毫米以上,并且需要具备良好的日照条件。
种质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暗紫贝母的产量和品质。标准中明确指出,种球应来源于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母株,并经过严格筛选。繁殖方式主要包括鳞茎分栽法和种子育苗法两种。
田间管理是暗紫贝母栽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土壤准备、施肥、灌溉以及除草等。
暗紫贝母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如叶斑病、根腐病以及蚜虫等。标准中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暗紫贝母的采收时间一般为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此时地下鳞茎积累的营养成分最为丰富。采收后的处理也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GB/T 28658-2012《暗紫贝母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为暗紫贝母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药材质量,保障市场供应,同时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