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斑综合征(WSD)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法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处理、检测步骤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及监测。
Title:Diagnosis Procedure for White Spot Syndrome (WSD) - Part 1: Nucleic Acid Probe Dot Hybridization Detec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Disease, WSD)是一种由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man Pond Syndrome Virus, WSSV)引起的严重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对虾等甲壳类动物。这种疾病不仅导致养殖业的巨大经济损失,还对全球水产品供应链构成威胁。因此,快速、准确地诊断WSD成为水产养殖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其中,基于核酸探针的斑点杂交检测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其依据标准为GB/T 28630.1-2012。
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法的核心在于利用特异性核酸探针识别目标病毒基因序列。这种方法通过将待测样本提取的DNA固定在膜上,再与标记的探针进行杂交反应,从而判断是否存在WSSV感染。相比传统方法,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和成本较低的优势。此外,由于其结果直观,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可靠的检测结论,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及现场检测中。
以某沿海地区的对虾养殖场为例,在一次例行检测中,技术人员采用GB/T 28630.1-2012标准中的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法筛查了一批疑似感染WSD的对虾样本。结果显示,有约15%的样本呈阳性反应。随后,这些阳性样本被进一步送至高级实验室验证,最终确认了WSSV的存在。这一案例表明,该检测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帮助养殖场及时采取隔离措施,还有效防止了疫情扩散。
尽管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和技术进步的需求,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检测效率并降低试剂成本。同时,结合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如荧光定量PCR等,可以实现更精准的病毒载量监测,为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