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膜过滤法测定入出境船舶压舱水中大肠菌群的术语和定义、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采集与保存、分析步骤及结果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入出境船舶压舱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Title:Determination of coliforms in ballast water of inbound and outbound ships by membrane filtra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C5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航运日益频繁,船舶压舱水成为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重要载体之一。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防止外来病原体通过压舱水传播,各国制定了严格的水质检测标准。其中,GBT 28230-2011 是中国制定的一项国家标准,专门用于膜过滤法测定入出境船舶压舱水中大肠菌群的数量。这项标准不仅为监测压舱水提供了科学依据,还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膜过滤法是一种高效、精确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压舱水样本通过微孔滤膜过滤,使大肠菌群被截留在滤膜上。随后,将滤膜置于特定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显色反应或荧光标记技术观察菌落生长情况,从而定量分析大肠菌群的数量。
大肠菌群是一类常见的肠道细菌,其数量常被用作衡量水质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压舱水中,大肠菌群的存在可能表明潜在的病原微生物污染风险。因此,严格控制大肠菌群的数量对于保障入出境船舶的安全至关重要。
近年来,某国际港口实施了基于 GBT 28230-2011 标准的大肠菌群检测项目。通过对多艘入出境船舶的压舱水进行抽样检测,发现部分船舶的大肠菌群超标。经过进一步调查,这些船舶的压舱水处理系统存在设计缺陷,导致处理后的水质未达到国际标准。港口管理部门立即要求相关船舶整改,并加强后续监测,有效避免了潜在的公共卫生危机。
数据显示,在实施该标准后,港口压舱水的大肠菌群超标率从最初的 15% 下降至 2%,显著提升了水质安全性。
GBT 28230-2011 膜过滤法 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压舱水检测技术的进步,也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科学严谨的标准与高效的检测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压舱水带来的微生物污染挑战,为构建清洁、健康的航运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