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楹白蚁的检疫和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特征、生态习性及实验室检测技术。本文件适用于林业、建筑和其他相关领域中小楹白蚁的检疫与防控工作。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Nasutiterm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楹白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害虫,对木质结构、农作物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力极大。为了有效控制小楹白蚁的危害,中国制定了国家标准《GBT 28104-2011小楹白蚁检疫鉴定方法》(以下简称“标准”),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检疫工作者和林业管理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小楹白蚁的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及现场检疫流程。这些技术手段旨在确保准确识别小楹白蚁的种类及其活动范围,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的要求,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小楹白蚁以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和广泛的食性著称,它们不仅会侵蚀房屋建筑中的木结构,还会危害农作物如水稻、玉米等,甚至影响森林资源的健康生长。据统计,每年因小楹白蚁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因此,及时发现并控制其扩散至关重要。
标准自发布以来,在多个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某沿海省份的一次港口检疫中,工作人员通过遵循标准中的方法成功检测到一批进口木材中携带的小楹白蚁。这一发现避免了潜在的生态入侵风险,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标准还推动了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例如,基于PCR技术的分子鉴定方法能够快速区分不同种类的小楹白蚁,显著提高了检疫效率。同时,标准也促进了国际合作,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分享防治经验提供了框架支持。
总之,《GBT 28104-2011小楹白蚁检疫鉴定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规范,不仅为我国白蚁防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