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剑线虫属(Xiphinema)传毒种类的检疫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本文件适用于进出境植物及其产品的剑线虫属传毒种类的检疫检验与鉴定。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Virus-Transmitting Species of Genus Xiphinem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BT 28091-2011标准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GBT 28091-2011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剑线虫属(传毒种类)检疫鉴定方法的标准文件。该标准旨在规范剑线虫属的检测与鉴定流程,以防止其传播并保护农业生态安全。
剑线虫属(Bursaphelenchus)是一类寄生性线虫,其中某些种类能够通过植物传播病毒,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例如,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导致松树枯萎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剑线虫属的传播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需要一套科学、系统的检疫鉴定方法来识别和控制这些有害生物。GBT 28091-2011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以确保检疫工作的准确性。
根据GBT 28091-2011,剑线虫属的检疫鉴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根据GBT 28091-2011,常见的剑线虫属种类包括但不限于:
一旦在检疫过程中发现剑线虫属,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GBT 28091-2011主要针对剑线虫属的检疫鉴定,适用于受其威胁的主要经济作物和林木。但对于其他非目标植物,可能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调整检测方案。
虽然分子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但GBT 28091-2011建议将显微镜检查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再辅以分子检测,以提高鉴定的可靠性。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标准中的各项技术细节。此外,应定期校准设备并使用对照样本验证检测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病原体的发现,标准可能会适时修订。因此,建议关注官方发布的新版本或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