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副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PCR检测的方法,包括样品的采集、处理、核酸提取、扩增及结果分析。本文件适用于食品、动物和临床样本中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与研究。
Title: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Detection Method for 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 paratuberculo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 paratuberculosis, 简称MAP)是一种引起牛副结核病(Johne's disease)的重要病原菌。这种疾病不仅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为了有效控制和监测MAP的传播,中国国家标准《GBT 27637-2011 副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应运而生。
实时荧光PCR技术的优势
实时荧光PCR技术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目标病原体。与传统的培养法相比,该方法无需长时间的孵育过程,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检测结果,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此外,其高灵敏度使得即使在样本中存在极低浓度的MAP时也能被检测到,这对于早期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的应用场景
GBT 27637-2011标准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
实际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奶牛养殖场为例,在实施GBT 27637-2011标准后,通过定期采样和检测,发现了一部分隐性感染的奶牛。这些奶牛虽然外表健康,但其粪便中已携带大量MAP。通过及时淘汰这些潜在传染源,养殖场成功降低了整体感染率,减少了经济损失。数据显示,采用该标准后,牧场的牛奶质量显著提升,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
综上所述,GBT 27637-2011标准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规范,更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工具。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相信这一标准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