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物特征识别中血管图像数据的交换格式,包括数据结构、存储方式和相关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中血管图像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交换。
Title:Information technology -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 Part 9: Vascular image d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GBT 26237.9-2022
核心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流程和降低运营成本,可以实现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以下是针对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血管图像数据处理的10项弹性方案。
将血管图像采集设备设计为模块化结构,支持多种传感器接入,从而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引入动态压缩算法切换机制,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同时,根据不同场景调整压缩比以减少存储开销。
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将血管图像数据分散存储于多个节点上,提升数据访问速度并降低单点故障风险。
结合其他生物特征(如指纹或人脸),实现多模态数据的融合验证,提高识别准确率并减少单一模式误判的可能性。
利用AI技术对原始血管图像进行智能预处理,例如自动去噪、边缘增强等操作,以减少人工干预并加快处理速度。
统一开发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接口,便于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同时降低集成成本。
实施基于角色的分级权限管理体系,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敏感数据,从而保护隐私安全。
建立实时监控平台,及时发现并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异常问题,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结合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优势,将部分计算任务分配到本地设备完成,减轻云端压力并缩短响应时间。
预留足够的硬件和软件扩展接口,使系统能够轻松应对未来新增的功能需求和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