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牦牛骨肽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牦牛骨骼为原料,通过提取、分离、纯化等工艺制备牦牛骨肽的产品加工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cessing of Yak Bone Peptide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牦牛骨肽是一种从牦牛骨骼中提取并经过酶解处理得到的小分子活性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牦牛骨肽加工技术规程》(TCPPC 1056-2023)对牦牛骨肽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规范化指导。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间的重要变化之一——“原料验收标准”的差异,并对其应用方法进行详细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牦牛骨作为原料的要求较为笼统,仅强调了新鲜度和无污染两大原则。然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部分得到了细化和完善。具体而言,新版标准不仅要求牦牛骨来源必须合法合规,还特别增加了关于牦牛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屠宰方式的具体规定。例如,明确规定用于生产牦牛骨肽的牦牛年龄应在3至6岁之间,且需确保在正规屠宰场按照标准程序完成屠宰。
这种调整背后的原因在于,不同年龄段的牦牛其骨骼成分及营养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年轻牦牛骨骼中的胶原蛋白含量较高,而老年牦牛则可能含有更多钙质但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因此,通过限定牦牛年龄范围可以更好地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此外,健康状况良好的牦牛能够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提高食品安全性;而规范化的屠宰流程有助于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的骨骼损伤或污染问题。
那么如何正确执行这些新增加的要求呢?首先,在采购牦牛骨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定期审核供应商提供的资质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动物检疫合格证、屠宰记录等。其次,在接收货物后,应当安排专业人员对牦牛骨进行现场查验,重点检查外观是否符合预期、气味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明显的物理损伤等问题。最后,一旦发现问题批次,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协商解决方案,并做好相应记录以备后续追溯使用。
综上所述,《牦牛骨肽加工技术规程》(TCPPC 1056-2023)通过对原料验收标准的进一步完善,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这不仅有利于提升牦牛骨肽的整体品质,同时也增强了整个行业的标准化水平。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相关条款,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