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人工智能自动配送车自动驾驶系统的仿真测试场景定义、要求及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自动配送车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测试与验证。
Titl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Simulation Test Scenario Defini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Autonomous Driving System of Automated Delivery Vehicles - Part 1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ESA 1240.1-2023《人工智能 自动配送车自动驾驶系统 仿真测试场景定义和要求 第1部分》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值得关注:新增了对“动态障碍物行为建模”的详细规范。这一改动相较于旧版标准,显著提升了仿真测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动态障碍物是指在道路上随机移动的物体,如行人、自行车或其他车辆等。这些动态障碍物的行为模式复杂且不可预测,因此其建模对于评估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与决策能力至关重要。新版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动态障碍物的行为模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初始状态定义:每个动态障碍物的初始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方向角需明确记录。
2. 行为模式分类:将动态障碍物分为“直行”、“转弯”、“停车”、“加速”、“减速”等多种典型行为模式,并为每种模式提供具体参数范围。
3. 随机性处理: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引入随机因素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不确定性,但要求保持整体统计特性的一致性。
4. 交互影响描述:当多个动态障碍物同时存在时,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避让、跟随等),并给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或逻辑规则。
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应用上述规定,我们可以从实际案例出发进行分析。假设我们正在设计一个针对自动配送车的仿真测试场景,在该场景中有三个主要参与者:一辆自动配送车、一名行人以及一辆普通汽车。根据新版标准的要求,我们可以这样构建动态障碍物的行为模型:
- 对于行人,设定其初始位置位于道路边缘的人行横道附近,行走速度为1.5米/秒,具有一定的横向摆动幅度以反映自然步态特征。此外,还可以加入概率性事件,比如突然停下观察周围环境或者改变行进路线。
- 普通汽车则被假定为沿主车道匀速行驶,但会偶尔因前方红灯而刹车。其行为模式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正常行驶”、“临近信号灯前减速”、“完全停止等待绿灯”三种状态,并通过状态转移图清晰地展示不同条件下的转换机制。
- 至于自动配送车本身,则扮演着主动响应的角色,依据传感器数据实时调整自身轨迹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通过遵循以上方法论,不仅能够确保仿真测试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况,而且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设计缺陷,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的安全性能。总之,《人工智能 自动配送车自动驾驶系统 仿真测试场景定义和要求 第1部分》中关于动态障碍物行为建模的规定是一项非常实用且必要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