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西双版纳新傣文32点阵字型赫罕白体的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基于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的西双版纳新傣文字型开发、显示和打印设备。
Title:Information technology - General multi-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 - 32-dot matrix font for Xishuangbanna New Tai Language, Part 1: Hehanbai style
中国标准分类号:L75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5902.1-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西双版纳新傣文32点阵字型 第1部分:赫罕白体》是中国国家标准的一部分,旨在规范西双版纳新傣文的数字化表达形式。这一标准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反映了信息技术在民族语言数字化中的重要应用。
赫罕白体是西双版纳新傣文中的一种字体样式,其名称来源于傣语音译,意为“明亮而清晰”。这种字体设计以简洁、大方为特点,适合屏幕显示和打印输出。根据标准要求,赫罕白体采用32×32点阵结构,确保了字符在不同分辨率下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GB/T 25902.1-2010 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统一字体标准,可以有效避免因字体不一致导致的信息传递障碍,同时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赫罕白体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场景。例如,在云南省某高校开发的一款基于傣文的教学辅助系统中,赫罕白体因其良好的视觉效果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据统计,该系统上线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提高了约15%。
尽管赫罕白体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功,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未来可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字体的动态调整,以适应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此外,还可以探索与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合作模式,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字化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