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狨猴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学等级划分及监测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实验狨猴的饲养、运输、使用及质量控制。
Title:Experimental Marmoset Monkeys -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 Levels and Monito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发布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动物医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VMA 227-2025《实验狨猴 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标准中,相较于旧版(如TCVMA 227-2015),微生物和寄生虫检测项目的调整与细化是本次修订的重点之一。本文将以“实验狨猴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的变化及其应用意义”为主题,深入分析新老版本标准在检测项目设置上的差异,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新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对某些新兴病原体的检测要求,例如对犬细小病毒(CPV)和猴疱疹病毒(CRHV)等的检测。这些病原体在以往的标准中并未被明确列为必须检测项目,但在近年的实验动物疾病爆发案例中,它们对实验狨猴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逐渐显现。因此,新标准将这些病原体纳入检测范围,体现了对实验动物健康管理和科研数据可靠性的高度重视。
此外,新标准还优化了部分病原体的检测方法。例如,对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新版标准推荐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技术)替代传统的培养法,这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也增强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这一变化对于早期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变化要求实验动物饲养单位和研究人员必须更新检测流程和技术手段。例如,引入PCR检测设备、培训技术人员掌握新的检测方法等。同时,这也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综上所述,TCVMA 227-2025标准在微生物检测项目上的调整,不仅是对现有科学认知的反映,更是对实验动物福利和科研质量的保障。理解并落实这些变化,对于提升实验狨猴饲养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