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能源
  • GBT 256-1964(1990) 汽油诱导期测定法

    GBT 256-1964(1990) 汽油诱导期测定法
    汽油诱导期测定法抗氧化性稳定性
    21 浏览2025-06-09 更新pdf0.15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压力变化法测定汽油诱导期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测定汽油在加速氧化条件下的抗氧化安定性,从而判断其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Title:Determination of Gasoline Induction Period
    中国标准分类号:F46
    国际标准分类号:75.160.20

  • 封面预览

    GBT 256-1964(1990) 汽油诱导期测定法
  • 拓展解读

    GBT 256-1964(1990) 汽油诱导期测定法

    GBT 256-1964(1990)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汽油诱导期测定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标准主要用于评估车用汽油、航空燃料以及其他相关石油产品的抗氧化安定性。诱导期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样品因氧化而开始形成沉淀的时间长度,通常以分钟为单位表示。这一指标对于确保燃料的储存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诱导期测定的意义

    诱导期是衡量燃料抗氧化能力的关键参数。强氧化剂如氧气与燃料中的不饱和烃类发生反应,会导致燃料变质,产生胶质和沉积物,从而影响发动机性能。因此,通过测定诱导期,可以判断燃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为制定合理的储存条件提供依据。

    • 储存稳定性:诱导期长的燃料更不易变质,适合长时间储存。
    • 安全性:避免因氧化反应导致的过热或爆炸风险。
    • 环保性:减少因燃料变质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测定方法详解

    GBT 256-1990 标准规定了具体的实验步骤和设备要求。实验需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将一定量的试样置于装有氧气的玻璃容器中,同时加入催化剂(如铜丝),并记录从开始加热到出现沉淀所需的时间。

    • 设备包括:恒温水浴、玻璃反应器、氧气供应装置等。
    • 操作要点:确保试样的温度和压力恒定,精确控制反应时间。

    实际应用案例

    某大型炼油厂曾对一批进口汽油进行诱导期测试,发现其诱导期仅为30分钟,远低于国内标准。经过分析,这批汽油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不饱和烃,容易氧化。为此,工厂采取了添加抗氧化剂和改进储存条件的措施,成功将诱导期延长至80分钟以上,显著提升了燃料的品质和安全性。

    此外,航空燃料的诱导期要求更为严格,通常需达到至少480分钟。GBT 256-1990 的应用确保了航空燃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结

    GBT 256-1964(1990) 汽油诱导期测定法是一项科学严谨的技术标准,为燃料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深入理解诱导期的意义和测定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燃料的储存和使用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同时推动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GBT 25597-2010 地理信息 万维网地图服务接口

    GBT 258-1977(1988) 汽油、煤油、柴油酸度测定法

    GBT 25962-2010 高速条件下汽车轮毂轴承 润滑脂漏失量测定法

    GBT 25979-2010 道路车辆 重型商用汽车列车和铰接客车 横向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 2608-2012 硅砖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