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压力变化法测定汽油诱导期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测定汽油在加速氧化条件下的抗氧化安定性,从而判断其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Title:Determination of Gasoline Induction Period
中国标准分类号:F46
国际标准分类号:75.1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56-1964(1990)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汽油诱导期测定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标准主要用于评估车用汽油、航空燃料以及其他相关石油产品的抗氧化安定性。诱导期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样品因氧化而开始形成沉淀的时间长度,通常以分钟为单位表示。这一指标对于确保燃料的储存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诱导期是衡量燃料抗氧化能力的关键参数。强氧化剂如氧气与燃料中的不饱和烃类发生反应,会导致燃料变质,产生胶质和沉积物,从而影响发动机性能。因此,通过测定诱导期,可以判断燃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为制定合理的储存条件提供依据。
GBT 256-1990 标准规定了具体的实验步骤和设备要求。实验需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将一定量的试样置于装有氧气的玻璃容器中,同时加入催化剂(如铜丝),并记录从开始加热到出现沉淀所需的时间。
某大型炼油厂曾对一批进口汽油进行诱导期测试,发现其诱导期仅为30分钟,远低于国内标准。经过分析,这批汽油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不饱和烃,容易氧化。为此,工厂采取了添加抗氧化剂和改进储存条件的措施,成功将诱导期延长至80分钟以上,显著提升了燃料的品质和安全性。
此外,航空燃料的诱导期要求更为严格,通常需达到至少480分钟。GBT 256-1990 的应用确保了航空燃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GBT 256-1964(1990) 汽油诱导期测定法是一项科学严谨的技术标准,为燃料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深入理解诱导期的意义和测定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燃料的储存和使用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同时推动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