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植物保护机械孢子捕捉仪(器)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植物保护中用于捕捉和监测空气中传播的真菌、细菌等病原孢子的仪器设备。
Title:Plant protection machinery - Spore trap
中国标准分类号:B7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6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4689.3-2009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植物保护机械的重要规范之一,其核心是针对孢子捕捉仪(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检验规则。这一标准的出台,不仅为孢子捕捉仪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技术依据,还推动了植物病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发展。
孢子捕捉仪是一种用于采集空气中病原菌孢子的专用设备,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以及园艺等领域。通过捕捉并分析空气中的孢子,科研人员可以及时了解病害的发生趋势,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病害对作物的威胁。这种仪器在现代农业病害预测和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 GBT 24689.3-2009 标准,孢子捕捉仪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这些技术要求确保了孢子捕捉仪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可靠工作,为用户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以某大型农业研究机构为例,该机构利用符合 GBT 24689.3-2009 标准的孢子捕捉仪,在水稻种植区建立了病害监测网络。通过对采集到的孢子样本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研究人员成功预测了一次稻瘟病的大规模爆发,并及时向当地农户发布了预警信息。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稻瘟病损失率降低了约 30%,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此外,孢子捕捉仪还在果树病害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苹果树腐烂病的监测中,捕捉仪采集的数据帮助果农优化了喷洒杀菌剂的时间和剂量,有效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GBT 24689.3-2009 标准为孢子捕捉仪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这一设备在植物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孢子捕捉仪有望进一步提升采样精度和智能化水平,为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