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儿外周静脉短导管的建立与维护技术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涉及小儿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和维护的医护人员。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Peripheral Venous Short Catheters in Childre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HHPA 002-2023中关于小儿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部位选择的新旧版本差异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在这一部分做出了更为细致的规定。
根据THHPA 002-2023的要求,在为小儿患者选择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部位时,需优先考虑上肢部位,并明确规定应避开手腕关节处的静脉。这一改动主要是基于临床实践中的观察,即手腕关节处的静脉更容易受到活动影响而导致导管移位或脱落,增加了感染风险和护理难度。
具体应用时,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小儿上肢各部位静脉分布特点。通常情况下,前臂是最理想的置管位置,因为这里的静脉较为直且固定性较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仔细评估患儿的具体情况,包括皮肤状况、血管弹性及患儿配合度等多方面因素,确保选择最合适的穿刺点。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在确定置管部位后,应采取适当的固定措施以减少导管移动的可能性。这包括使用透明敷料覆盖穿刺部位,以及采用无菌纱布或其他材料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同时,定期检查穿刺部位的状态,一旦发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必要时更换置管位置。
通过严格执行新版标准中的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高小儿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儿的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