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锂离子电池用石墨类负极材料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及其复合材料。
Title:Graphite-based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K53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代能源存储技术的核心,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子设备、电动汽车以及储能系统的效率和寿命。而石墨类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电池的整体性能。为此,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 24533-2019 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标准,旨在规范石墨类负极材料的生产与应用。
GBT 24533-2019 标准涵盖了石墨类负极材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其中,技术要求部分对石墨类负极材料的比容量、首次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标准指出,石墨类负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应不低于85%,以确保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
石墨类负极材料因其高导电性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锂离子电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特斯拉Model S所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就采用了高质量的人造石墨作为负极材料,从而实现了更高的续航里程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然而,石墨类负极材料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对石墨类负极材料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这给原材料供应带来了压力。其次,传统石墨材料的能量密度已接近极限,难以满足更高性能电池的需求。因此,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新型改性石墨材料,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GBT 24533-2019 标准的发布不仅为石墨类负极材料的生产提供了指导,也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石墨类负极材料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总之,GBT 24533-2019 标准为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推动了整个新能源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