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光萎凋红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等。本文件适用于以福建地区茶树鲜叶为原料,采用光萎凋工艺加工红茶的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ight Withering Black Tea Process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X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TSS 59-2022《光萎凋红茶加工技术规程》中,与旧版相比,萎凋工序的时间控制要求是一个显著的变化。新版标准对萎凋时间的具体范围进行了更精确的界定,这直接关系到红茶品质的稳定性。
以传统工艺为例,在旧版标准中,萎凋时间通常设定为4至8小时,但这种宽泛的时间区间可能导致茶叶失水不均,影响后续发酵效果。而在TCTSS 59-2022中,萎凋时间被细化为6至7小时,并且特别强调了环境温度和湿度对萎凋进程的影响。
实际应用时,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首先需要根据季节调整萎凋槽的温湿度条件。例如,在春茶生产期间,由于外界气温较低,可能需要通过加热设备将萎凋环境温度维持在22℃左右,同时保持相对湿度60%以上。而在夏季,则要注意防止过高的温度加速叶片脱水,导致香气流失。
此外,还需定期检查萎凋槽内不同位置的温湿度分布是否均匀,避免出现局部过度萎凋的情况。操作人员应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摊放的茶叶,确保每片叶子都能充分接触空气,促进水分均匀蒸发。
通过严格遵循新版标准关于萎凋时间及条件的规定,可以有效提升红茶成品的一致性和品质,满足市场对于高品质红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