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压痕应变法测定金属材料中残余应力的原理、试验设备、试样要求、试验步骤和结果计算。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压痕应变法测定金属材料中的表面残余应力。
Title:Metallic materials - 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stresses - Indentation strai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H42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4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4179-2009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测定的技术标准,其核心方法是通过压痕应变法来评估金属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状态。这一标准为工业生产和科研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对于确保金属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残余应力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存在于材料内部的应力。这种应力可能由于加工过程中的冷热处理、焊接、锻造等操作而产生。如果残余应力过大或分布不均,可能导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开裂等问题,因此准确测定残余应力至关重要。
压痕应变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金属表面施加一个压痕,然后通过测量压痕周围材料的应变变化来推算残余应力值。这种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 GBT 24179-2009 的规定,压痕应变法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以某大型航空制造企业为例,他们采用 GBT 24179-2009 标准对飞机起落架用高强度钢进行了残余应力检测。通过压痕应变法,技术人员发现某些部位的残余应力超过了设计允许值。随后,企业调整了热处理工艺,成功将残余应力降至安全范围内,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此外,在桥梁建设领域,压痕应变法也被广泛应用于钢材质量监控。例如,某跨海大桥项目中,通过对桥墩用钢材的残余应力检测,发现了潜在的应力集中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GBT 24179-2009 提供了一种高效、精确的金属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其核心的压痕应变法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严格遵循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产品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同时降低因残余应力引发的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压痕应变法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