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针织物疵点的术语和描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针织物的质量评定和疵点分析。
Title:Knitted Fabrics - Description of Fabric Defects - Termi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W51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8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针织物作为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针织物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因工艺问题或材料缺陷而产生各种疵点,这些疵点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为了规范针织物疵点的描述和术语,中国制定了国家标准《GBT 24117-2009 针织物.疵点的描述.术语》。这一标准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术语定义和描述方法,使生产和检测过程更加科学化和标准化。
《GBT 24117-2009》主要涵盖了针织物中常见疵点的分类、术语定义以及描述方法。标准将疵点分为染色疵点、织造疵点和其他疵点三大类,每类下又细分为多个具体类型。例如,织造疵点包括断纱、跳线、漏针等;染色疵点则涉及色差、色斑、色花等问题。通过明确这些术语,标准为生产企业和质检机构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体系,便于各方沟通和协作。
以服装制造业为例,针织物的疵点问题可能导致产品被客户拒收或退货,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遵循《GBT 24117-2009》标准对于提升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例如,某知名服装品牌曾因一批针织衫出现色差问题而面临投诉,后经检测发现是由于染色工艺参数设置不当导致。按照标准对疵点进行分类和描述后,企业迅速调整了生产工艺,避免了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此外,标准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许多国外采购商在验货时会参考这一标准,确保产品符合国际通用的质量要求。据统计,自标准实施以来,我国针织物出口合格率提高了约10%,显著增强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尽管《GBT 24117-2009》已经为针织物疵点的描述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但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新的疵点类型不断涌现。因此,未来需要对该标准进行定期更新和完善,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同时,加强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推广标准的实际应用,也是推动针织物质量提升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