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下交通枢纽在运营期间进行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要求、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数据处理与评估。本文件适用于地下交通枢纽运营期的结构健康监测工作,为确保结构安全和稳定提供技术支持。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Underground Transport Hubs during Operation Period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今天来聊聊《TCSPSTC 89-2022 地下交通枢纽运营期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规程》中关于传感器布置的重要变化。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在传感器布置上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
以车站主体结构为例,新版标准明确要求:对于跨度超过25米的拱形结构,应在拱顶、拱脚及跨中位置增设温度补偿传感器。这是为了更好地消除环境温度变化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具体应用时,我们需要选择热膨胀系数接近被测结构材料的传感器,并将其固定在结构表面与主体同步受热的位置。
此外,针对埋深大于30米的地下段结构,要求在围护结构内外两侧均布设应变传感器。这样可以同时获取外部荷载和内部应力变化信息,为结构安全评估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实际操作中,要确保传感器安装牢固且密封良好,避免地下水渗入影响测量精度。
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新版标准能够更加精准地反映地下交通枢纽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从而提升运营期的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