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轨道交通牵引电传动系统故障测试中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及评价指标。本文件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电传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测试相关的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的设计、开发和验证。
Title:Specification for Fault Testing of Traction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 in Rail Transit - Part 1: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Platform
中国标准分类号:U46
国际标准分类号:45.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I 150-2022《轨道交通牵引电传动系统故障测试规范 第1部分: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本文将聚焦于“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的故障注入方式”这一重要内容,结合新旧版本对比,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的故障注入主要依赖于外部信号模拟器来实现,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测试需求,但存在操作复杂、难以精确控制以及对设备依赖性强等问题。而在新版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通过内置故障注入模块的方式来进行故障模拟,这种改进不仅提高了故障注入的准确性,还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
具体来说,新版标准要求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1. 故障类型定义:需支持多种常见的牵引电传动系统故障类型,如短路、断路、过载等,并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扩展新的故障类型。
2. 参数可调性:对于每种故障类型,都应当提供详细的参数设置选项,比如故障发生的时间点、持续时长、严重程度等,以确保测试条件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3. 实时监测与记录:在进行故障注入的同时,系统需要实时监控整个过程,并准确记录下所有相关数据,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4. 安全性保障措施: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防护机制的设计,例如自动停止保护、紧急制动等功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应用上述规定,这里给出一个简单的案例说明。假设我们正在测试某款新型列车牵引电传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按照新版标准的要求,首先需要构建好完整的硬件在环仿真环境,包括车辆模型、电网模型及相应的通信接口等组成部分。接着,在该环境中部署好故障注入模块,并设定好想要模拟的具体故障场景(例如线路电压突然下降)。启动测试后,观察被测设备是否能正常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恢复运行状态,同时利用系统自带的数据采集工具记录下所有关键指标的变化情况。最后,依据收集到的信息评估设备性能,并据此调整优化设计方案。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牵引电传动系统故障测试规范 第1部分:硬件在环仿真平台》的新版标准通过对故障注入方式的重大改进,显著提升了测试效率和结果可靠性。对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而言,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变化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促进技术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