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水高氯酸锂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本文件适用于无水高氯酸锂产品中铅含量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Title:Lithium perchlorate anhydrous - Part 11: Determination of lead cont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G73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3835.11-2009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无水高氯酸锂的第11部分,专门用于指导铅含量的测定方法。这一标准为工业生产和科研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确保了无水高氯酸锂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无水高氯酸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在航空航天、军工、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铅作为重金属污染物,其含量的控制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环保性能和使用安全性。
铅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重金属元素。在无水高氯酸锂的生产过程中,铅可能通过原料或工艺环节混入产品中。因此,准确测定铅含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步骤。根据GBT 23835.11-2009的规定,铅含量的测定需要采用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这些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并量化铅的存在,从而为后续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还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仪器校准、样品制备和数据分析等环节。
某化工企业曾因无水高氯酸锂产品中的铅含量超标而受到客户投诉。经过对该批次产品的全面检测,发现铅含量超出GB/T 23835.11-2009规定的限值。企业迅速采取措施,优化生产工艺,加强原材料质量监控,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重新检测产品。最终,经过改进后的批次成功达到了标准要求,恢复了客户的信任。
GBT 23835.11-2009标准不仅规范了无水高氯酸锂中铅含量的测定流程,还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通过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保障产品质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更多高效、绿色的检测手段应用于这一领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