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的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中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的现场检测与评估。
Title:Detection methods for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 and heating supply quant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B/T 23483-2009标准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按优先级排序。
答:GB/T 23483-2009 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的检测方法。该标准适用于新建建筑或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如墙体、屋顶、窗户等)传热系数的测定,以及采暖系统供热量的评估。其目的是为建筑节能提供科学依据。
答: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热量传递量,单位为W/(m²·K)。它反映了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数值越小,保温效果越好。
答: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通常采用以下步骤:
答:采暖供热量的检测可以验证供暖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帮助发现设计或施工中的问题,同时为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参考依据。此外,这也有助于满足国家建筑节能政策的要求。
答:在检测采暖供热量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答:该标准主要适用于住宅、办公楼等普通民用建筑。对于特殊用途建筑(如工业厂房、冷库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测方法或采用其他标准。
答:检测结果需与设计值或规范限值进行对比。如果实测值低于设计值,则表明围护结构或采暖系统具有较好的节能性能;反之则需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答:检测误差可能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答:若检测结果不达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答: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建筑质量验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