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螟的防治技术要求,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rn Borer - Part 3: Corn Bor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3391.3-2009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技术规范,专门针对玉米大、小斑病以及玉米螟的防治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其中,第3部分专注于玉米螟的防治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玉米螟是一种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害虫,其危害不仅影响产量,还可能降低玉米品质,因此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会钻入玉米茎秆或穗轴内取食,导致植株生长受阻,甚至造成茎秆折断或穗腐现象。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玉米螟高发地区,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玉米产量损失可高达20%-30%。因此,加强玉米螟的防治工作,不仅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手段。
以河北省某玉米种植基地为例,该基地在2018年遭遇了严重的玉米螟灾害,产量下降明显。经过专家团队的指导,基地采用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设置诱捕器监测虫情、释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以及在关键时期喷洒生物农药。这些措施的实施使玉米螟的虫口密度显著下降,最终实现了增产约15%的目标。
这一成功案例表明,GBT 23391.3-2009 提供的技术规范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玉米作物,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玉米螟的防治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GBT 23391.3-2009 的出台为玉米螟的防治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强调了监测预警、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重要性。未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玉米螟的防治将更加精准高效,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