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果实丰产型沙棘品种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评价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果实丰产型沙棘品种的选择与评价。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Fruit Productive Seabuckthorn Varie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今天来聊聊TISAS 008-2022《果实丰产型沙棘品种评价规范》中关于“丰产性指标”的变化与应用。这一指标是评价沙棘品种优劣的核心内容之一,新旧版本在此处的调整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旧版标准中,丰产性主要通过单位面积产量来衡量,但缺乏对不同树龄产量稳定性的关注。新版标准则引入了“阶段性产量”概念,将幼龄期、初果期和盛果期的产量分别列出,并设置了各阶段的最低产量阈值。比如,要求幼龄期每株产量不得低于0.5公斤,初果期达到2公斤以上,盛果期稳定在10公斤以上。
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更加科学地反映沙棘品种的生长规律。过去只看总产量,可能会忽略一些前期表现差但后期潜力大的品种。现在分阶段评估,可以让育种者更清楚了解品种的成长特性,从而选择更适合实际种植需求的品种。
具体应用时,首先需要建立规范的试验田,按照标准要求设置重复试验组。其次,在每个生长阶段定期采收并精确称重,记录数据。最后,结合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这样不仅能提高评价准确性,还能为后续品种改良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