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牛奶和奶粉中呋喃它酮、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和呋喃唑酮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本文件适用于牛奶和奶粉中上述药物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
Title:Determination of Residues of Furaltadone, Furazolidone, Nitrofurantoin and Furacilin Metabolites in Milk and Milk Powder -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2987-2008 是一项关于牛奶和奶粉中特定兽药残留检测的标准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牛奶及奶粉中呋喃它酮、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和呋喃唑酮四种代谢物的残留量。这些药物属于硝基呋喃类抗菌剂,在动物养殖中曾被广泛用于治疗疾病,但由于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已被许多国家禁止使用。
硝基呋喃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但长期摄入可能导致基因突变、致癌等严重后果。因此,欧盟、美国等地区已全面禁止此类药物在食品生产中的使用。我国也逐步加强了对相关残留物的监管力度,GBT 22987-2008 的出台正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分析技术之一。该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目标化合物后,利用质谱检测器进一步确认其结构与浓度。具体而言,样品经过提取净化后进入液相色谱柱,根据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实现分离;随后进入质谱仪,通过母离子扫描、子离子筛选以及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准确识别目标代谢物。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定量准确,能够满足痕量分析的需求。例如,在某次全国范围内的乳制品质量抽检中,采用此方法检测出某品牌奶粉中呋喃唑酮代谢物含量超标,从而及时召回问题产品。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采用 GBT 22987-2008 进行自检。例如,某大型乳品企业每年投入数百万元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并定期培训技术人员,确保每批次产品的呋喃类代谢物残留均低于限值标准。据统计,自实施该标准以来,该企业未发生一起因残留超标而引起的投诉事件。
此外,一些地方监管部门也将此标准作为执法依据。如某市市场监管局曾在一次专项检查中发现一家小型奶站违规使用硝基呋喃类药物,立即查封库存并依法处罚,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
尽管 GBT 22987-2008 已经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检测技术也在不断优化升级。未来,可以尝试将人工智能算法引入数据分析环节,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还需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从源头杜绝非法用药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