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豚鱼和鳗鱼中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 G、青霉素 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萘夫西林、双氯西林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豚鱼和鳗鱼中上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
Title:Determination of amoxicillin, ampicillin, piperacillin, penicillin G, penicillin V, oxacillin, cloxacillin, nafcillin and dicloxacillin residues in puffer fish and eel -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2952-2008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重要标准,用于河豚鱼和鳗鱼中特定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这项标准特别关注了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青霉素G、青霉素V、苯唑西林等其他常见抗生素的检测。这些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但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残留,进而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因此,GBT 22952-2008 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析技术,能够准确检测目标化合物的痕量残留。其核心在于将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质谱联用,通过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的双重作用,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精准定量。这种方法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抗生素残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长期摄入含有抗生素残留的水产品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耐药性细菌的产生,甚至影响人体免疫系统。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滥用可能导致某些人群出现严重的过敏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GBT 22952-2008 的实施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某沿海城市的一家大型水产品加工厂因未严格执行抗生素残留检测标准,导致一批出口至日本的河豚鱼被检出青霉素G超标,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并损害企业声誉。这一事件凸显了严格遵循GBT 22952-2008 标准的重要性。通过引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该企业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还成功避免了类似问题的发生。
GBT 22952-2008 标准为河豚鱼和鳗鱼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也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为全球食品安全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