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儿外周静脉短导管的建立与维护技术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涉及小儿外周静脉短导管操作和管理的医护人员。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Peripheral Venous Short Catheters in Pediatric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HHPA 003-2023《小儿外周静脉短导管建立与维护技术标准》中,有一条重要的更新值得关注,即关于穿刺部位选择的标准调整。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更加细化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穿刺部位的选择原则,这对于保障患儿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新生儿为例,旧版标准对于新生儿的穿刺部位描述较为笼统,仅提出应尽量避免使用头皮静脉。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新生儿首选上肢浅表静脉作为穿刺点,并且详细列举了适合的静脉位置及注意事项。这一变化基于近年来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以及对新生儿血管解剖特点的研究成果。
应用这条标准时,首先需要评估新生儿的整体状况,包括体重、皮肤弹性等因素。其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和手法,确保一次成功穿刺,减少反复尝试带来的组织损伤风险。此外,还需密切观察穿刺后局部反应,如出现红肿热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通过严格执行新版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护患儿健康权益。同时这也要求医护人员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提升,确保能够准确理解和实施最新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