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谷物、豆类及副产品中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谷物、豆类及其加工副产品中灰分含量的测定。
Title:Grains, legumes and by-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ash cont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2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2510-2008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谷物、豆类及其副产品的灰分含量测定方法。这一标准的出台旨在统一检测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提供科学依据。灰分含量是衡量谷物和豆类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原料中矿物质的含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加工性能。
灰分含量不仅关系到产品的营养价值,还与产品的储存稳定性密切相关。高灰分含量可能意味着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或重金属残留,这对食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准确测定灰分含量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GBT 22510-2008的规定,灰分含量的测定主要包括样品制备、灼烧和称重三个步骤。首先,将样品经过粉碎、混合后取样;其次,在高温炉中以特定温度(通常为550℃)灼烧至恒重;最后,通过精确称量计算灰分含量。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某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曾因灰分含量超标导致产品被召回。通过引入GBT 22510-2008标准,企业改进了原料筛选和加工工艺,使灰分含量显著降低,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据统计,采用该标准后,企业的合格率从75%提高到了9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GBT 22510-2008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为谷物、豆类及其副产品的灰分含量测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方法。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不仅可以提升产品质量,还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这一标准有望进一步完善,为农业和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