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硫氰酸盐-盐酸氯丙嗪-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钢铁及合金中钨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钢铁及合金材料中钨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一般为0.01%至5%。
Title: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iron and steel and alloys - Determination of tungsten content -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using thiocyanate, chlorpromazine hydrochloride and chloroform extra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H2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23.66-1989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钢铁及合金中钨含量测定的方法,具体采用硫氰酸盐-盐酸氯丙嗪-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这一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分离技术,将样品中的钨元素提取并转化为易于检测的形式,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定量分析。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实验室研究,还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对产品质量的监控。
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硫氰酸盐与钨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随后通过盐酸氯丙嗪调节溶液的酸碱环境,进一步稳定络合物结构。接着,使用三氯甲烷作为萃取剂,将络合物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最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从而计算出钨的含量。
硫氰酸盐-盐酸氯丙嗪-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尤其适合微量钨的测定。然而,该方法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试剂成本较高、操作过程复杂以及对实验条件要求严格。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参数,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以某钢铁厂为例,该厂每年生产数万吨钢材,其中钨是关键成分之一。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工厂采用了GB/T 223.66-1989标准进行钨含量的定期检测。通过该方法,工厂成功将钨含量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GBT 223.66-1989标准为钢铁及合金中钨含量的测定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持。尽管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更高效、更经济的检测方法出现,进一步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